close
優惠卷最新資訊

滬指周線七連陽隱秘牛市引股改式暴漲遐想 - 臺灣新浪網

  每經記者 趙笛

  9月6日(上周五),滬指收於2139.99點,從日K線圖上看,正面臨半年線和年線的雙重壓制,投資者或因此而愁眉緊鎖。

   然而,從更大級別來看當前行情,投資者可能會發現一個驚喜:截至上周五,滬指周K線已出現七連陽,這是滬指在2012年1月13日~3月2日周K線七連陽后,間隔12月首度出現七連陽。

   而一些嗅覺靈敏的市場人士,眼光或不僅限於此。他們已經聯想到2005年「股改」所帶來的那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2012年的金改概念股讓人記憶猶新,而今,「經改」行情似隱約成型,令市場迎來一輪隱秘性牛市。

  主板觀察

  蹺蹺板消失 權重股收復長上影

  每經記者 趙笛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滬指點位已嚴重失真,因為傳統工業佔據了指數高權重,同時也拖累了指數上漲,但其實多數個股卻因為各種原因而表現活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部分個股目前已強勢吞沒「8?16烏龍行情」所致的上影線。

  滬市成交超過今年2月時水平

   2013年以來,以創業板為首的中、小盤股大幅上漲,出現「八二行情」。8月下旬以來,隨著自貿區概念火爆,市場風格一度出現滬市大盤股漲而創業板個股下跌的趨勢,如8月30日創業板指跌逾3%,但滬指仍微漲0.05%。

   然而,9月以來,創業板指再創新高,但滬指也在持續上漲。

   不少A股投資者都會有這樣一種慣性思維:行情不易全面開花,要麼走出「二八行情」,要麼就是「八二行情」。但當單隻市值上百億元中海集運(601866,收盤價2.48元)、外高橋(600648,收盤價23.93元)甚至市值上千億元的上港集團(600018,收盤價6.02元)連續漲停時,大盤股和小盤股的「蹺蹺板效應」似乎消失了。

   「蹺蹺板效應的消失,可以從量能放大來解釋。」一位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8月以來滬指的緩慢上漲中,市場悄然放量。9月6日(上周五),滬市成交額已達1191.5億元,超過了2月18日滬指見頂2444.80點時的成交額。

  多隻權重股收復長上影

   如果大盤反映出的情況還顯得有些雲遮霧罩,那麼當不少個股在「8?16烏龍行情」所造成長上影迅速被吞沒后,似乎說明行情性質正悄然發生變化。

   8月16日,由於光大證券(601788,收盤價9.17元)出現烏龍交易,瞬間讓72隻滬市個股漲停,但當烏龍事件被證實后,當天市場便開始下跌,導致不少個股收出長上影。

   熟悉K線圖形的投資者都知道,長上影意味著不少資金套牢,這也是市場壓力所在。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不到一個月時間,不少個股的長上影已經被吞沒。

   比如浦發銀行(600000,收盤價9.57元),該股在8月16日瞬間漲停,盤中最高價為9.04元,但短短8個交易日後,該股最高價已達9.15元;再如興業銀行 (601166,收盤價1.41元),該股同樣在8月16日瞬間漲停,最高價11.07元,但僅兩個交易日後該股最高價已沖至11.05元。

   有分析人士認為,8月16日的行情表現也不一定只是單純意義上的烏龍指。雖然這一說法尚缺乏有力支撐,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權重股長上影被突破,市場看待「8?16烏龍行情「的心態或將生變。

   分析人士認為,「蹺蹺板效應」的消失以及不少權重股突破長上影,最大的貢獻力量就是上海自貿區概念股的火爆,且其中有機構的積极參与。

   比如近期漲停的上港集團、華貿物流(603128,收盤價17.13元)等個股龍虎榜數據中就出現了國泰君安證券總部席位;早在9月3日上港集團回調過程中也有多家機構席位大肆買入;同樣,9月2日陸家嘴(600663,收盤價19.79元)也被多家機構掃貨。機構相對注重價值投資,對普通的概念性行情往往敬而遠之,在之前的金改行情中即可見一斑,比如當初漲勢火爆的浙江東日(600113,收盤價11.58元),龍虎榜數據就鮮見機構身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自貿區概念洶湧后,創業板華誼兄弟又成上周五最新熱點。

  政策分析

  「股改」催生牛市 「經改」又燃夢想

  每經記者 趙笛

   「目前的強勢行情我只在『股改』時經歷過。」一位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當前的市場讓人隱隱嗅到了牛市氣息,只不過這一次的推手由「股改」變成了「經改」。在改革預期推動下,主流資金正試圖勾勒一幅牛市畫卷。

  市場期待新一輪改革紅利

   分析人士認為,2005年推出的上市公司股改政策釋放出制度紅利,造就了一輪超級大牛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2005年4月之前,遲遲不能解決的股權分置改革成為制約股市發展的首要問題。當時,大小股東利益不一致,大股東不關心公司股價表現,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礎。然而,隨著股改政策一聲炮響,A股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方面,大股東「做」股價的衝動促使公司質地改善;另一方面,股改的順利推進使市場融資功能重啟,由此也造就了投資隊伍的壯大,社保、保險、公募乃至私募基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為股市提供了新鮮血液。在此背景下,一輪大牛市行情應運而生。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滬指從998點漲到6124點,股改紅利在2007年底下半年逐漸消耗殆盡,隨後市場陷入漫長的下跌,因此,目前也亟需一輪新的資本紅利引領市場前行。

   實際上,2008年後,政策也釋放出了一些紅利。比如2008年底的四萬億投資紅利帶來一輪中級行情后,政策陸續釋放出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匯改、養老金入市、金改等紅利。分析人士認為,上述紅利能刺激出階段性行情,也能推動個股連續漲停,但還遠遠無法支撐起一輪大牛市。

  「金改」由點到面發散

   進入2013年,經濟和股市或將產生很多不同。

   當經濟結構轉型的大框架確立后,市場的積極因素正潛移默化地不斷累積,但變化從2012年已經開始了,2012年初,「金改」之風颳起。

   當年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方案一出,市場便開始挖掘溫州金改概念股,浙江東日因參股溫州銀行,成為當時金改概念龍頭。

   此時,國內兩大金融中心——上海和深圳也坐不住了。就在溫州金改方案出爐后不久,深圳便推出了前海新區金融優惠政策,上海雖沒有出台明確的金改政策,但作為老牌金融中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以及預期下的國資整合再起讓上海本地股也火了一把。

   自此,金改概念從溫州起步,然後輻射至滬深兩地,同時北上輻射到吉林,南至珠海、海南,西到重慶,熱點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擴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金改概念行情可謂十年一遇的大行情,風頭直逼2000年的網路股爆炒。

   然而,金改最終不敵經濟下滑的背景,無法令A股市場扭轉乾坤。2012年5月之後股市普跌,直到當年12月26日才探底反彈。不過,由金改引發的改革預期行情之後並未消失。

   2012年12月,中央發布的「一號文件」第五條提到要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政策。隨後土地流轉行情出現,輝隆股份(002556,收盤價9.31元)出現連續三個漲停。2013年9月,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在即,土地流轉行情再現,輝隆股份又拉出四個漲停。與此同時,「金改」概念也出現升級版,標誌就是上海自貿區獲批。

   2013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區內將允許人民幣自由兌換、籌劃新型國際板等一連串的重磅改革措施讓不少分析人士驚呼:這不是一次簡單意義上的改革,其意義甚至不亞於當年提出的改革開放。

   在此背景下,自貿區概念股橫空出世,力壓當年金改概念。截至9月6日,直接受益的外高橋(600648,收盤價23.93元)已連續6個漲停且一直縮量,根本沒有「開板」跡象,而上港集團11個交易日內出現9個漲停。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網路股行情、金改行情,資金追逐的重點是易於炒作的小盤股,但自貿區行情中,連續漲停的竟然是市值上百億的中海集運、外高橋以及上千億的上港集團。這就表明,行情絕不是遊資大戶炒作那麼簡單。

  產業資本積極布局新經濟

  在經濟結構轉型背景下,市場也逐漸的感受到產業資本對轉型跟進和把握。

   比如,在金改背景下,去年一大批上市公司成立小貸公司;而在鼓勵民間資本成立銀行的舉措下,2013年8月27日,凱樂科技(600260,收盤價8.02元)公告籌劃成立荊州銀行,隨後公司股價漲停,這也刺激了一直有意成立銀行的尹明善旗下力帆股份(601777,收盤價5.94元)衝擊漲停。

   從二級市場資金流向看,今年以來,傳統的工業歸於平靜,新興產業——傳媒、大數據、消費電子等迎來了一浪接一浪的行情,也推動創業板指迭創新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顯示,今年來,漲幅最大的板塊是互聯網,均漲幅高達240%。而電信運營、傳媒娛樂分居第二、三名,均漲幅達90%。截至9月7日,今年以來漲幅前10位個股清一色為新興產業股票,且均分佈在創業板和中小板。如遊戲股中青寶大漲666%、北緯通信大漲418%,上海鋼聯、華誼兄弟大漲逾300%。

   實際上,不只二級市場資金看好新興產業,產業資本也在積極布局。

   比如華誼兄弟在成功投資掌趣科技后,今年7月再一次推出投資手游公司的方案,擬以6.72億元收購廣州銀漢科技50.88%的股權,而銀漢科技對未來三年更是給出了不低於1.1億、1.43億和1.86億的高業績承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近期漲停股票中,除自貿區概念外,收購了遊戲、傳媒等新興產業公司的個股也表現顯眼。

   比如天舟文化收購網游公司后,股價連續9日一字漲停;美盛文化收購荷蘭禮品公司后也在9月4日漲停;索芙特高溢價收購桂林演藝公司,收穫連續3個漲停;中視傳媒擬10億收購金英馬影視,復牌后也出現連續4個漲停。

  行情展望

  「經改」展現隱秘牛市需提前把握

  每經記者 趙笛

   分析人士認為,經濟結構轉型或將成為一輪足以比肩 「改革開放」的大手筆,或也將在資本市場催生出一輪堪比股改的行情。《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牛市往往是在不經意間起步,比如2005年6月6日998點時,可能也沒人敢在當時確定那已是歷史大底。

  「股改」牛市初期無人發現

   在「股改」剛起步時,顯然多數人都沒能在當時意識到那就是牛市起點。

   2001年6月12日,《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公布,核心是「在新發、增發股票時,應按融資額的10%出售國有股」。然而,就在《辦法》出台第三天,滬指見到當時的歷史大頂2245點。當年7月26日,烽火通信等4隻新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同時上網發行,並均以發行價減持國有股。這是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的正式開始,但也加快了股市暴跌步伐。隨後長達4年的大熊市開始了,直至2005年6月滬指跌到998點。

   2001年10月22日,證監會緊急叫停《辦法》。2001年10月23日,A股出現暴漲,滬指漲幅達9.86%,個股全面漲停。2002年6月23日,「國有股減持」被國務院正式叫停。次日,A股市場爆發井噴式 「6?24行情」,滬指漲幅9.25%。

   不過,在停止國有股減持后,A股並未扭轉頹勢,直至2005年「股改」啟動。2005年4月29日,證監會發布《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

   2005年5月8日,滬深交易所和證券登記結算公司頒布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業務操作指引》,確定清華同方 (現名同方股份)、三一重工、紫江企業、金牛能源(現名冀中能源)四家上市公司為股權分置改革試點。

   2005年5月31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做好第二批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範圍擴大。6月10日,首批試點的三一重工、紫江企業、金牛能源改革方案均通過股東大會表決,宣告試點工作初步取得成功。

   2005年6月6日,證監會推出《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就在當天,滬指最低探至998點;2005年6月16日,《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正式公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上述的任何一個重要時間點,市場都沒有表現出明確的見底信號,哪怕是6月6日滬指跌至998點時。因為一個月後滬指還曾跌至1004點,在2005年10月28日,滬指又跌至1067.41點。

  經濟數據助力結構轉型

  當行情逐步走出了像樣的趨勢,市場才逐漸意識到「股改」的意義:醞釀3年之久的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了上市公司和各級股東的利益統一,推動了上市公司質量提高,因此一輪大牛市就這樣悄然的誕生了。因此,當「經改」畫卷逐漸呈現時,投資者也需提前把握。

   6月底以來的政策放鬆和出口增速走強,使7月份實體經濟數據顯示環比強勁復甦。如今,良好的預期還在延續,市場對8月數據普遍樂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中央定調經濟結構轉型之初,不少市場人士還擔心經濟有硬著陸的可能,而如今隨著經濟數據回暖,各方疑慮正逐漸消除,對經濟轉型抱持更積極的態度。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twear 的頭像
    mitwear

    優惠卷-優惠券麥當勞-肯德基優惠券

    mitw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