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洋鏡
近日,媒體報道了韓國推行“自由學期制”的消息,即每年選擇一個學期,不設期中和期末考試,讓孩子們參加職業規劃體驗、興趣小組等活動,獲得規劃個人夢想和未來的發展機會。
“幸福教育”類似“素質教育”
5月初,我赴韓採訪時,韓國教育部正在為“自由學期制”做最後的準備工作。教育部官員金千晎說,“自由學期制”只是“幸福教育”教改的一個“支點”。今年8月,韓國還會有“配套”動作——高考制度改革。
韓國歷來非常重視教育,1974年起實施的“教育平均化”國策使韓國用40年時間躍升為全球“教育模范國”的同時,也陷入了“應試教育”怪圈。一考定終身、填鴨式教學、片面追求升學率和名校,這些難題也同樣困擾著韓國。
所以,樸槿惠上臺後,提出“幸福教育”改革,其核心類似中國的“素質教育”,減少考試壓力,增加文體課時。但究竟怎樣教育,才會帶來幸福感,韓國教育界正在找答案。
整齊劃一讓教育更公平?
“教育平均化”國策強調“整齊劃一性”,基礎教育使用統一的教科書;取消重點校,一律就近入學;不允許私人捐款入學(類似讚助費)等等。但還是保留了一定數量的特殊中學,如外語中學、數學中學、科學中學。考入這些特殊中學,就相當于一只腳邁入了名牌大學。
機會均等並不必然帶來結果平等,只接受平均化教育很難擠入特殊中學門檻,所以學生和家長們迷戀“私教”。以2007年為例,私教費用佔家庭教育總支出的47%,佔家庭總支出的12%。特殊中學這個獨木橋引發嚴重的問題,即青少年自殺率上升。
為此,各屆政府多次改革高考招生制度,上屆政府曾實施“多樣化”策略,不以分數為惟一錄取標準,而是輔以“才藝分”、“社會活動分”等。但入學方式過于多樣化,導致一些家長和學生無所適從。在韓國,高三學生和家長睡眠時間普遍只有4小時。
樸槿惠政府也準備對高考招生制度“開刀”,新高招方案預計于8月份出臺。新方案必須兼顧兩端:一方面要“化繁為簡”、制定標準化考試方案;另一方面要避免回到“一張考卷定終身”的老路,這違背“幸福教育”本意。金千晎認為,平衡這兩端很難。
錄取率高意味著幸福嗎?
同樣糾結的還有高等教育。2000年後,韓國大學錄取率從上世紀80年代的30%上升到80%。可就業難隨之而來,2011年,韓國臨時職業工作者達600萬名,其中大學以上學歷者超過30%。高達80%的升學率帶來幸福了嗎?是不是該強化基礎職業教育?公共機構和企業是否可增設面向高中畢業生的崗位?金千晎說,目前,韓國教育界正在思索這些問題,普遍認為,鼓勵高中生畢業後先工作、再通過終身教育逐步完善,更符合“幸福教育”本意。
雖然有很多待解問題,但“幸福教育”的實踐已經在一些小學登場。位于首爾市中心的忠武小學已經將期中、期末考試改為“單元小考”,學期結束後,形成總成績單發給家長。校園內有一片菜園子,每棵菜旁豎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認養者的班級、姓名。每年夏季,學校食堂午餐材料就是學生們親手種的菜。學生們參加種菜等課余活動可得到“優惠券”。“優惠券”積分優勝者能獲得各種獎勵,比如挑選同桌。
如今,韓國“幸福教育”改革已走在路上,它會帶韓國走出教育體制的怪圈嗎?
新京報記者 王姝 韓國報道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