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苗夏麗
“這家店菜不錯,環境好,推薦它們家的紅燒肉……”點開大點評網,這種50字以上的食客點評隨處可見。過往整整10年,這家立足於“吃吃喝喝”的公司一直兢兢業業地做同一件事,推廣、增加、管理、改善這樣一條近百字的點評。
今天,總數2500萬條點評,估值超10億美元。如何“用活”這些海量點評,成為大點評掘金移動互聯時代的重要路徑。在品創新上,這家公司走得不慢。不過,“吃貨”CEO張濤總結:“唯快不破,快魚吃慢魚”是過去互聯網的制勝法則。
“吃貨”的夢想
滬西易園創意園區,地處中山公園商圈,大點評總部落戶於此。
十年前,畢業於沃頓商學院MBA的張濤回到上海,自稱“吃貨”。很快,他發現,自己知道的美食場所實在有限,有些餐館口碑如何,也沒有個靠譜的說法。張濤想到讀書期間在美國餐館打工時,當地人很喜愛的口袋書——《查氏餐館調查》。
最初幾個月,他收集上海餐館信息,依樣葫蘆地出版了一本書。后來,他索性把信息放上網,讓大家來點評,於是就有了“大點評網”。1個老用戶說,自己敲下各種點評,一是希望把好吃的東西分享給其他人。業內管這模式叫做:UGC,即用戶生內容。
當然,這個老用戶的點評數量超過5條,即可獲一本定價20元的“大點評紅寶書”。這是2007年、2008年,大點評的生存寫照——“賣書為生”。再往后六七年,大點評在做同一件事:用戶生內容(點評),公司通過電子優惠券形式從商家獲得收入。直到2010年,涉足團購和移動互聯網后,大點評才驟然提速。
創建活數據系統
2500萬條點評意味什麼?1年前,大點評網融資時,估值已達約10億美元。粗粗測算,每條價值高達40美元。不過,大點評負責技術和技術研發的婁曉博說,比這些點評更值錢的,是慢慢形成的“社區生態”。
“社區”最核心的是6000萬月活躍用戶。這些用戶會告訴你,哪些商戶倒閉了,又新增了什麼商戶,名字、電話、營業時間等什麼。婁曉博說,這些事兒,公司3000多員工根本干不了,“就是一個活的數據系統”。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Jousting With Toothpicks - The Case For Challenging Corporate Journalism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19-jousting-with-toothpicks-the-case-for-challenging-corporate-journalism.html.
留言列表